2021年,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各地區確定的2021年經濟增長目標,多定在6%以上。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,各地在擴大內需、創新驅動方面推出諸多舉措。
3月5日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3次提及“國家實驗室”建設,“十四五”時期主要目標任務中表示,完善國家創新體系,加快構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戰略科技力量,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,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,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,激發人才創新活力,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,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%以上、力爭投入強度高于“十三五”時期.
2020年工作和“十三五”時期回顧:積極創建國家實驗室,布局建設省實驗室31省政府工作報告,在2020年工作和“十三五”時期回顧中,共提及“實驗室”28次。實驗室建設回顧中,除了疫情防控下核酸檢測實驗室及P2/P3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建設,多省也積極建設國家實驗室、布局建設省實驗室,及落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。
核酸檢測實驗室及P2/P3實驗室建設方面,各政府報告相關描述包括:湖北全球首個超高通量核酸檢測“火眼”實驗室建成運行、河北2020年2月份在全國率先建成120個縣級核酸檢測實驗室、河南市縣疾控機構基本建成P2實驗室、青海核酸檢測實驗室實現縣級全覆蓋等。
國家實驗室建設方面,北京、廣東、浙江、遼寧、安徽都在報告工作回顧中都描述了在“十三五”時期積極創建國家實驗室。如,北京舉全市之力,籌建國家實驗室;浙江之江實驗室、西湖實驗室納入國家實驗室建設序列;安徽國家實驗室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,政策、條件、資金等服務保障有力有效等。目前,已經建成或確定籌建的21家國家實驗室中,北京以落戶9家遙遙領先。據悉,已經有3家國家實驗室落戶的安徽省,將在量子科技、能源、人工智能三大領域積極創建新的三家國家實驗室,且前期已支持啟動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,推動建設了能源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。
省實驗室建設方面,多省在“十三五”時期積極布局省實驗室建設,體現在政府報告工作中的內容包括:廣東布局建設10家省實驗室(生物島實驗室、鵬城實驗室、松山湖材料實驗室、季華實驗室、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、南方海洋實驗室、深圳灣實驗室、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、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、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)、山東啟動首批5家省實驗室(智能信息技術山東省實驗室、全生命周期空間組學與健康山東省實驗室、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、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、綠色化工與功能材料山東省實驗室)、浙江首批省實驗室啟動建設(良渚實驗室、湖畔實驗室等)等。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方面,江蘇、河北、山西、湖南、上海、貴州、重慶等分別提及“十三五”時期取得的相關建設成果。
2021年工作安排和“十四五”時期主要目標任務:紛建國家重點實驗室,高標準建設省實驗室31省政府工作報告,在2021年工作安排和“十四五”時期主要目標任務中,共提及“實驗室”76次。核酸檢測實驗室及P2/P3實驗室建設方面,多省將建設計劃提上議程,包括:山西高質量推進P3實驗室、縣級疾控機構核酸檢測實驗室、城市檢測基地、專業流調隊伍建設;江西推動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建設;廣東新建和改擴建一批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;四川加快建設省公共衛生綜合臨床中心、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和六大區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;重慶啟動等級疾控中心創建,建設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等。